8.30.2008

一、愚昧是主罪。
二、你做的任何事所有的後果都要由你負責 。
三、對他人友善,如果別人仍敵視你,你可以選擇容忍或反擊。

Satanism的三大教條
這似乎看起來並不邪惡,而且是相當合理的
我不懂他們選擇這些教義的原因
這甚至是相當嚴密的理性思考後的結果
也許,理智與知識甚至是全知的本質
就是邪惡? 如同Yog-Sothoth?

8.29.2008

對方是不是有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為他有沒有心

有時候,其實是自己的心象貼在世界的表面

也許靈魂正是存在於表面的

當我覺得很累,我總是會待在自己的幻象空間

8.28.2008

想要儲存更多的智識
就要接受更極端的符號化

當一切都只有種子與生成函式
你可以計算一切
卻會哭泣這個世界

完成代表著離開 迷惑才是希望的來源

8.06.2008

中道

道德是一種習慣

人生的終極目標不完全是個人內在的事物,有時需要借助外在力量來達成

行為的決策取決與總和的好壞,而非當下瞬間的樂趣

萬法皆然,不保證絕對,但是至少是個高機率的方式

習慣你所習慣的,知道你知道的,做你想做的,三者不能缺一

無知並不等於無辜

人類所想像的不存在,只能用有限或無限多的存在片段表示

7.26.2008

Aristotle Book 1:5

Honor fails the test of ultimate good

"since it is thought to depend on those who bestow honor rather than on himwho receives it"

人對於表象結果的羨慕
來自於對其過程的自我幻想
更可能會嘗試透過不費工夫的捷徑追逐這個表象
但是那是空虛的,那可以讓人沉浸於幻想,催眠自己有著如何驚險刺激的過程
終究,這些催眠的本質會被發現,而人會將目標轉移至如何享受輕易得來的成果

過程重於結果的概念其實深植於個人意識
若是有人僅僅為最後的狀態著迷
那也並非我所關注的,因為他已然靜止

根源並非終點,終點在距離根源相當遙遠之處
人應該往自己所有的終端而去
若你追隨,那必然有你自身的理由,而非對於過程或是結局的幻想

7.21.2008

幼稚園時,當我第一次聽到「天堂」,我認為那代表其實生物都不會死

國中我再聽到「天堂」,我認為那是沒來由的幻想

高中時我聽到,我搖了搖頭,那只是對在世者的安慰

大學時,在書上看見這個字,我認為那是宗教對人們的威脅利誘

昨天,我又看見了「天堂」

我想,那只是對於在這個世界有所堅持,而被排除的人們,所被應許的另一個家

7.13.2008

T>R>P>S -> 2R>T+S

Kindness / Avengeous / Forgiveness / DisEnvy

Tempatative Cross -> Double Punishment -> Cooperative Reward

Human Selfishness conducts present chaos

根據prisoner dilemma corollaries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知者利仁依然是造成混沌的來源,縱使最後混沌可以隨著時間而消失
人從思考發展,必須先學習這一點,這也是個人來說最強的策略
但是到最後,仁者安仁才能讓世界真正免於混沌

不了解春秋戰國的儒家,是如何找到這些現代的賽局策略的
是出自於經驗,還是無來由的道德觀
如果是後者,那這些理論的價值恐怕將要降低
但是也許更為糟糕的是後世迂腐的解釋
如果大致上的環境沒有改變,那世界的結局,早已被決定了

若轉世前,靈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的一切,並對自己下輩子的態度作出選擇
那麼透過定期消滅肉體與記憶的輪迴制度的確是模擬出了一個不定數多回合的賽局
也就是說這本身是一個促進世界演化的制度

所以當初提出這個觀念的人,是單純希望安慰與警惕在世者
或是他真正看到了世界演化的方向?
相當有趣